

?
??
天地悠悠,歲月如歌,五十七年鑄就風雨路,甲子輪回彈指一揮間?;仨鴼v史,驚覺前行之不易;展眼當下,慨嘆世事之滄桑。
1958年,作為傳統基礎學科,中文系(文學院)與天津師范學院(天津師范大學)同時誕生,在天津市河西區八里臺校區辦學。宋謙同志為中文系首任黨總支書記,張春華同志為首任系主任。
文革期間,姚耀同志(后調南開大學任紀檢委書記)任中文系黨總支書記,兼中文系革委會主任(相當于系主任)。1970年9月,河北外國語??茖W校的十幾名教師并入中文系,1975年這些教師返回原校,成為組建天津外國語學院的部分師資。

1978年,中文系由河西區八里臺校區遷至南開區六里臺校區辦學。原天津市教師進修學院的二十余名教師并入中文系。石峰同志任黨總支書記,鮑昌同志任系主任。繼后,石峰同志調走,由傅同印同志接任黨總支書記。1980年,王全峰同志任黨總支書記,王錦泉同志任系主任。1986年2月,方淑占同志任黨總支書記。1987年,王錦泉同志去世,由夏康達同志接任中文系主任。1996年5月,林驊同志主持系行政工作。1997年,天津師范大學應用文科學院(原南開大學分校)的部分教師并入中文系。1998年,孟昭毅同志任中文系主任。1999年院校合并,天津教育學院中文系教師并入。在經過了一系列的合并之后,中文系迎來了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刻,2000年12月28日,中文系正式更名為文學院,下設漢語言文學系和新聞學系,賈春立同志任院黨委書記,孟昭毅同志任院長。2003年,新聞學系獨立建院。2004年,文學院增設對外漢語專業。2005年9月,文學院隨學校遷入新校區。2007年10月,趙利民同志任文學院院長,李正和同志任文學院黨委書記。2010年9月,劉紅英同志任文學院黨委書記。2015年7月,郝嵐同志任文學院黨委書記。2019年4月,李靜同志任文學院黨委書記。
學院現有中國文學、中國語言學2個系,漢語言文學和漢語國際教育(原對外漢語專業)2個本科專業。設立古代漢語、現代漢語、漢語國際教育、文論-寫作-教法聯合、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代文學、中國當代文學、外國文學等8個教研室。
學院現有東方文學與東方文化研究中心、國際中國文學研究中心、天津近現代文化研究中心、古文字研究所等科研機構。全國一級學會中國小說學會,以及中國近代文學學會小說分會、天津市比較文學學會、天津市紅樓夢研究會的秘書處均設置在我院。
經過近60年的建設與發展,中國語言文學學科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2006年在原有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博士點和多個二級學科碩士點的基礎上獲批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09年以一個二級學科博士點(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為基礎率先獲批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011年成功獲批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為天津市重點學科,2018年,中國語言文學學科和“中外文學文獻與中國文化轉型研究”特色學科群入選天津市“雙一流”建設項目。
本一級學科下設的文藝學、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等二級學科全部擁有文學博士學位授予資格。學院同時擁有課程與教學論(語文方向)等7個碩士點和教育碩士(學科教學·語文)專業學位授予權。以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為背景的“天津城市形象研究與傳播協同創新中心”為學校首批設立的協同創新中心。該一級學科為天津市重點學科。

?
自1958年原天津師范學院中文系成立以來,文學院已培養出萬余名畢業生。遍布于海內外各個行業的校友,均已成為各個領域中的英才俊杰。文學院現有在校本科生共計1486人(不含外國留學生),全日制學術型碩士研究生169人,博士研究生90人(含日、韓、越、泰及港、澳、臺地區碩博士生24人)。
??????????????

??????????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建設與發展,文學院現有在職教職工77人,離退休教職工70人。在職專業教師61人,其中正高級職稱23人,副高級職稱19人,高級職稱教師占專業教師總數的68.85%。專業教師中具有研究生學歷或碩士以上學位者占100%。博士58人,占95.08%。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共有博士生導師15人,碩士生導師47人。在職教師平均年齡X歲,45歲以下青年教師24人,占專業教師總數的39.34%,屬成熟向上型師資團隊。
?????????????????
學院對辦學目標進行了明確定位,即辦好傳統本科專業,適應社會需要努力創辦建設新的本科專業。以“專業基礎扎實、基本素質過硬、關注學術前沿”為人才培養規格,堅持教學與科研并重,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并舉,以課程建設帶動本科教學水平與質量的提升,強化服務社會的能力。漢語言文學專業是天津師范大學最早建立的本科專業之一,具有55年的建設發展歷史,為天津市品牌特色建設專業,是學校重點發展的首批特色專業。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原對外漢語專業)2004年開始招收第一批本科生,迄今已有近10年的建設發展歷史。

學院重視本科基礎課教學和課程建設,曾有著名作家、評論家鮑昌,古漢語專家朱星,文藝理論家李厚基,現代文學專家王錦泉,古典戲曲專家陳玉璞,新聞時評專家張虎剛等一批老一輩國內相關專業領域知名學者和優秀師資在此從教?,F已建成國家級精品課1門、市級精品課2門、校級精品課7門、校級優秀課14門、校級雙語課2門。市級教學改革項目立項3項。
2005年,由孟昭毅教授擔任負責人的“外國文學史”課程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這是我院第一門、學校第三門取得該項榮譽的課程,在學院的發展史上具有開創性的意義?,F已成功升級成為教育部第三批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由黎躍進教授擔任負責人的“比較文學”課程、由郭長保教授擔任負責人的“中國現代文學”課程先后被評為“天津市級精品課”。在此基礎上,我們努力把天津市重點學科---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建設好,進入全國高等院校中國語言文學學科的先進行列,為社會培養所需要的中文專業及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中高級人才。
?
近三年來,文學院教師共承擔各級各類教學、科研項目70余項,其中省部級以上人文社科項目31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7項(含重大項目1項,重點項目1項)。擁有科研經費總額近500萬元。出版各類學術專著、教材60余部。在各級學術刊物發表論文400余篇。其中學科級刊物刊載12篇,核心級以上刊物刊載200余篇。其中不乏前沿性學術成果,填補了國內外的一些學術空白。學院教師先后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近30項,全國學會級獎和地區專業獎勵20余項。

學院現有專業圖書、期刊閱覽室,圖書、報刊資料室,多媒體電子信息資料室,多媒體學術報告廳,多功能學術會議室等各1間。學院資料室為“天津師范大學特色資料室”,擁有中文圖書近44000冊(含古籍線裝書6000余冊),多媒體電子信息資源5000余套。強大的圖書資料系統為學院的本科教學與學科專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文學院現有在天津市處于領先地位的計算機語言實驗設備。該設備對語言學專業的教學與研究起到較大的推動作用;同時面向社會相關領域開放,也為學校專業實驗室的建設贏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
?
?
文學院注重黨建工作:黨委堅持抓領導班子建設不放松;發揮教師支部專業特色優勢,創新黨建工作形式;強化學生支部基層組織建設,積極建設“四項工程”,即優秀學生的“源頭工程”、學生黨員的“先鋒工程”、支部書記的“領航工程”和組織員的“提升工程”,為黨員發展和教育管理服務工作提供有力保障。近年來,文學院黨建工作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院黨委先后獲得“天津市首批高校黨建工作示范單位”、“天津市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天津市教育系統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2名黨員被評為“天津市教育系統優秀共產黨員”,1個支部獲天津市教育系統“創最佳黨日”活動二等獎。

文學院在長期的學風建設探索中,開展了眾多特色活動。近年來,結合新形勢下教育對象的特點,學院著力將第二課堂活動作為專業教學的有效延伸,形成了“五四學術節”及“中華文化節”等系列品牌,并于2011年榮獲天津師范大學首批學風建設先進單位。創刊于1986年的《中文導報》是天津高校創辦較早的一份學生刊物,至今已走過了近30個春秋,出刊222期,并多次在市級學生刊物評比中獲得第一名。學生學術刊物《學問》??殉霭?0余期,成為學生們交流學習思考所得的陣地。學生社團“陽光劇社”在1990年代中期便以學生自編、自導、自演的歷史劇《周君恩來》享譽天津市高校學生戲劇社團,近年來創作、排演了大型話劇《說亮天》(微報告文學《厲兵秣馬幾十日 獨占鰲頭說亮天》2001年12月錄音)、《青春之歌》等劇目,深得師生好評。2004年成立的國韻京劇社是天津高校第一個學生京劇社團,成員在眾多京劇名家的指導下學習、成長,先后在校內外演出《二進宮》、《四郎探母》、《狀元媒》等長篇劇目,多次深入社區、老人院開展慰問演出,獲得“天津市學生先進集體”稱號。其弘揚傳統國粹藝術的活動和成績多次被央視戲曲頻道、天津電視臺等媒體宣傳、報道。

學院重視與國內外的學術交流與合作,不斷擴大學術影響。積極主辦了諸如 “回顧與展望——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學術研討會”、“二十一世紀漢語言文字學發展趨向高級研討會”、“繼往開來的語言學發展之路學術研討會”、“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近代小說轉型學術研討會”、“全國首屆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學科博導高層論壇”、“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博導高層論壇”、“(第二屆)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博導高層論壇暨中國比較文學學會常務理事會議”等近30次國內、國際學術會議。成功承辦了教育部“全國高等院校語文教學論骨干教師國家級培訓”、“第二期基礎教育新課程中學語文學科培訓者國家級研修班”、“中國小說學會換屆年會暨小說排行榜評選會”等學術活動。學院還與俄羅斯圣彼得堡大學東方系等國際著名高校院系積極展開交流與合作,努力共建“世界漢學文化教育圈”,擴大了學校、學院的國際學術聲望和影響。近年來學院還先后邀請到陳洪、曾繁仁、黃德寬、王富仁、陸儉明、陳平原等50余位全國知名專家學者為師生作高水平學術前沿報告近70講,使廣大師生與學界前輩師友進行了深入的學術交流。

1958年原天津師范學院中文系成立以來,文學院已培養出萬余名畢業生。在教育戰線、新聞出版領域、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等部門均有他們忙碌的身影,他們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獻,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用自己的學識和勤奮展示著天津師大學子的優良精神風貌。遍布于海內外各個行業的校友,大多已成為各個領域中的英才俊杰。
中文系六一屆校友、全國政協副主席鄭萬通先生
欣然為我院題寫院訓

多數的畢業生從事教師職業,在天津市普教系統舉辦的歷屆“十佳青年教師”評選活動中,文學院畢業生屆屆榜上有名。近年來學院共有40余名畢業生通過新加坡教育部考核,赴新加坡任教,還有部分學生作為國際漢語教師志愿者赴泰國、越南、墨西哥、哥倫比亞、阿根廷、保加利亞、哥斯達黎加等國任教。
時間永是流駛,學院執著前行。背負著幾代人的夢想與榮光,文學院人必將在理性光芒的照耀下,不斷鑄就出無愧于時代的燦爛與輝煌!

